近年来,地球的环境形势日趋严重,相关的讨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国民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中。与此同时,环境的透支程度也日趋严重,作为环境保护的主力军之一 —— 污水处理站责无旁贷地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依靠的重要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机缘巧合地碰到了这个项目,业主谢明明希望做个环保示范基地。
1 概况 | Overview
海口颜春岭垃圾渗滤液处理站,作为神维环境服务公司的二期扩容工程,它的日常工作内容是为日均总量约 1300m³的城市有机废弃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每时每刻,由市政管网输送过来的墨汁一样浓稠的原水先经过预处理变成茶色超滤出水,最终通过深处理变成可排放的清澈水体。在整个处理工序中,原水要经历原水池、生化池、膜处理车间、净水池,出水池这样几个依次处理的空间。一个类似洗碗槽大小的出水池是这个处理站最终肉眼可见的直观成果,其余的处理过程都在密闭的“腔体空间”或“管体空间”内部进行自动化作业。
▼轴测图
▼场地鸟瞰
▼顶视图
2 思索 | Thinking
2.1 标准与个性 | Standards and individuality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厂房类建筑的总体规划与单体设计都以满足生产工艺为唯一目标,在形式和空间上基本不做多余的修饰营造,因此易于实现设计和建造标准化。标准化有积极的一面,我们耳熟能详的模数制就是标准化的产物。其最大好处就是带来了装配式的施工条件,大量的建筑构件可以预制,因此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在新中国各类厂房的建设上,标准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标准化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其必然导致立面造型也相对笨拙单调,没有个性。
▼近景鸟瞰
▼水中庭院顶视图
今时不同往日,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开始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对于现代的厂房类建筑,建筑师有责任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对其外型设计赋予更多的人文色彩,注入更多的内涵,使建筑能够展现出多彩多姿的造型风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房类建筑展现出独特的风采。
▼穿越建筑的架空步道
▼步道近景鸟瞰
2.2 传统与现代 |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垃圾、污水、毒物等处理厂具有惯性思维,认为其必须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在传统观念上,这些名词还具有一些别样的意味:晦气、不净、风水不好,等等。而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不必再有这些顾虑:污秽的垃圾全部通过密闭容器运送进处理中心,再进行负压环境的操作净化和处理,最后出来干净的循环物或是可以利用的能量,全过程对周围环境零污染。因此处理厂完全无需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就近安排有利于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在现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也有了极大的转变,不再具有很多形而上的思想顾虑,因此,设计师的创作也就有了灵活多变的前提保障。
▼以“水”为主体的柔软内核与通透的自动化处理车间
▼中央水池
2.3 领地与共享 | Territory and sharing
跟动物的特性一样,人们对于自己的栖息地以及工作场所都会天然具有领地的概念,实质的围墙和虚质的绿篱成为保护领地的惯用手段。领地式思维下的厂区设计,常常是高大的围墙围住了厂区的建筑,冰冷的铁门阻隔了周围群众的脚步。围墙四周均成为了消极的空间,在消极的空间中,人们没有归属感,不愿停留,更不是人与城市产生互动的场所,无法为城市活力提供贡献。
▼红砖立面
▼办公室入口
随着城市的高度集中,人们开始享受共享的思维。共享才能带来最大的使用效率,共享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物尽其用。场所的共享思维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场所变得越来越开放。开放式场所的设计方法,把城市的消极空间转变为积极空间,能塑造出安全有归属感的场所。现在大量的社区中心,大量的商业类建筑,大量的政府中心,都或多或少地将自己的中心广场、内部庭院敞开,向四周的人群共享,形成许许多多共享的生活场景,组织出大量具有活力的城市空间。在这里,我们也愿意将共享的概念引入厂区。
▼开放的园区氛围
▼水中庭院细部
3 实践 | Practice
3.1 污与净 | Pollution and cleanliness
作为一个污水处理站,其使用主体是水。进来的是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出去的是净水。水的行为完成了从死到生的轮回仪式,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哲学意味。由此,我们通过建筑手法赋予这个过程一定的仪式感:水从低处的城市管网进入厂区—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到了厂区进入处理车间的各种设备,位置开始抬高—-具有了一定的希望和活力。最终净化后提升到高处涅槃重生,焕然一新。然后旋转着泻下—-泽披万物。此刻,建筑师心中的“宇宙”完整了 —— 一个精神空间得以诞生。我们希望体验 了整个过程的人们会沉浸片刻,触发一点点对生命,对环境的思考。
▼分析图
▼屋顶水池
3.2 内与外 | Inside and outside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污水处理已经是一个不再需要高密集度劳动力甚至未来可以完全依靠自动化系统运作的工厂,人工已经得到完全的解放。这时候,对于工厂的参观和生产,也就是建筑上俗称的内部流线与外部流线,我们有着与原先完全不同的定义了。现在的生产已经完全封闭在机器管道或者腔道的内部。因此,原先的厂房内部的概念就可以缩小到机器表面,我们可以近距离站在机器旁边来参观这些自动化设备。原先的“内”转化成现在的“外”。原先的人是操作类人工,现在基本转换成监视类人工。原先的人与机器的关系是控制,现在是关注。原先的外人与污水厂的关系是回避,现在则是共享。
▼主题展廊部分外观
基于此概念,我们在建筑总图布局上也试图诠释一种全新的内外空间关系。传统的污水处理中心布局以功能为主导:混凝土生化池、各处理车间、设备用房等建筑以并置的方式和管道合理为原则进行总图排布,建筑之间以道路间隔,设备用车和内部人员的流线交叉混用,不强调外人的参与互动,整个污水处理站以一种生产机器的姿态完成功能即可。而在这一项目中,我们采用了围合式布局,将混凝土生化池、各处理车间、设备用房等建筑形成一个巨大的内院,整个园区以更加饱满的工业建筑姿态面向城市外部环境,设备用车等需求均在外部解决。在园区内部,我们以“水”为主体营造了一个柔软的内核,面向内核的界面是通透的自动化处理车间、粗粝而又温润的现浇混凝土池壁,这是一个反传统工业建筑的内核,将工业建筑中不为人知的美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展现出来。
▼直线与曲线的结合
3.3 直与曲 | Straight and curved
传统的工业建筑以功能为出发点,是以西方科技为主导的工业文明产物,随之呈现出简洁、方整的建筑形象。随着共享与开放的概念介入,该项目试图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游览参观”成为该建筑功能的一部分。基于此,极富东方智慧的园林成为我们思考的媒介,我们尝试以“游园”的方式来组织串联园区内部的交通。亭、台、廊、榭、桥是我们从园林中借鉴并抽象到园区中的成果,在具体的呈现方式上,我们采用了曲线元素,即在传统的方整形体中嵌入不同方向和尺度的圆,这些“圆”成为游园中巧妙布置的节点,或入口,或展厅,或植物庭院,通过路径进行组织后使得厂区成为一个可观可游的开放式公园。
▼室外楼梯
3.4 高与低 | High and low
由于南面城市干道比场地高出四米左右,我们因势利导将整体厂区分为高区与低区。高区主要包含入口前场、廊桥和展厅,高区的视野利于刚进入园区就可以初步窥探污水处理站的整体形象:巨大的景观水面、厚实而有立面细节的混凝土处理池、干净透亮的处理车间等,而高区的展厅将以现代全息投影的方式向公众诠释这一全新的污水处理站概念,参观者通过内部楼梯以水为线索逐级到达低区,经内院、树下庭院、流水花园再到参观各污水处理车间,通过实地参与和互动进一步深刻了解现代化的污水处理方式。最后通过竖向楼梯环绕至展厅屋顶,除却整个园区的鸟瞰,眼前的清水池通过一根巨大的导管倾泻至屋顶再流到庭院,“水”处理和参观同时到达高潮。
▼夜景
▼出水计量槽
▼主题展廊楼梯间与中央水庭
4 细节 | Details
4.1 桥洞 | Bridges
因为高差,我们想到了“桥”的进入方式。又因为建筑功能对高度有要求,所以是穿过建筑而进入场地, 于是出现了“桥洞”。一切都是由环境和功能自己来推导,我们只是旁观者。
▼“桥洞”
4.2 图案 | Patterns
生化处理池平均壁厚 600mm,需要通体现浇得以耐受巨大的污水压强。鉴于工业建筑在外立面施工的精细度水平,粗戾的表面反而更贴合工厂身份,于是直接设计模板,利用模板纹理,做出一些山形图案,“远山”意向的营造也配合污水厂形成富有东方园林意境的内院。
▼外立面细部
4.3 材料 | Materials
建筑以红砖、混凝土、钢铁与玻璃等传统工业建筑材料作为主材,通过材料的重组重新诠释了工业建筑。红砖以明快的色调唤醒了人们对厂房的原始印象,混凝土以浑厚的质感和独特的肌理凝结了建筑的光影与体量,钢铁以坚韧的材料特性为建筑提供了充满力量的图腾,玻璃以其轻盈和通透成为车间内净化设备的展窗。景观挡墙及花池使用了可就地取材的天然火山岩。这些天然材料构筑出的建筑与现代园林空间相互交织,工业与自然恰到好处地完成了融合。
▼建筑以红砖、混凝土、钢铁与玻璃等传统工业建筑材料作为主材
▼红砖细部
4.4 分水 | Water separation
园内所有开放水景使用的都是净化后的排出水。考虑到开放的景观水池会被二次污染从而影响排出水的质量,因此水景的水不接入质检端口,从独立的排水口排出实现再利用。
▼膜处理车间
4.5 低碳 | Low carbon
本建筑通过天窗、low-e玻璃幕墙,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运营能耗,缩小碳足迹;项目设计、建设了雨水回收系统,用于厂区绿化景观(中心庭院)用水,节约水资源;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监测运营数据,科学地给出降电和降耗方案,智能化控制用电负荷和药剂投加量,在最小电耗,最小药耗的前提下,稳定运营项目,计划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
▼室内夜景
5 结语 | Conclusion
机器和污水不是没有生命,只是缺少舞台。当它们在聚光灯下发生剧烈的生化反应,足以告诉台下的看客, 这是一出好戏。建筑师和往日的不同是今天搭建了一个开放的舞台来替代盖房子,没刻意导演,所以邂逅了诸多的美丽意外。
▼总平面图
▼平面图
▼立面图
项目名称:海口市颜春岭垃圾渗滤液处理站二期项目扩容工程
项目类型:工业建筑设计、工业建筑改扩建设计
项目地址:海口市澄迈县富音路与南二环路交叉路口
客户:海口神维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谢明明
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软装设计:杭州大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创及设计团队:厉孜睆、赵慧、潘屹、张翔(结构)、项斌、罗聪、唐思琦、王宗杰、廖健威、张芮颖
设备及技术设计: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灯光设计:杭州傲创视界灯光设计有限公司
水艺专项设计:杭州天雷喷泉设备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5200㎡
设计年份/建成年份:2018-2023
摄影版权:Chill Shine丘文三映
感写观览、登录灵感LAB账号、点击文章顶部🤍可收藏案例
更多该设计公司案例,请点击 → 杭州大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非特殊说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版权©灵感LAB,欢迎转发,禁止以灵感LAB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
关注公众号
关注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