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溪山行旅图》被誉为宋画山水第一,画中高山巍峨,以磅礴之气势立于画面正中;一条瀑布随高山而下,由远及近的流泉越见宽广;山路边淙淙溪水,画家行走与天地之间,在山野间聆听流水与虫鸣鸟兽之声,以身体五官感观察自然界后,内化于心,籍由笔墨描绘出雄伟壮阔的自然风景。本项目主景取自《溪山行旅图》,借自然山水入园,取溪流山谷入画。
▼项目概览
溪山庭院项目位于浙江,主体是一幢中式古典建筑,地下两层,地上两层。原项目地下二层为全覆土结构,靠采光天井采光通风。
▼项目鸟瞰
土建改造阶段景观专业的介入是景观效果呈现的重要条件,主景从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溪流山谷中得到启发,将原一层庭院进行了开挖,将面积约200多平的一层庭院空间进行了分割,将庭院一半的面积给到了负一层,同时在负一层增加了天井以保证负二层的采光。从结构改造到最终完成历时二年,叠石为山,造溪流瀑布,在悬崖峭壁中凿石为阶,于庭院中行走,驻足,仿佛置身于溪山林泉之间。
▼项目鸟瞰
居于闹市,寸土寸金,业主归家通常从负二层的停车库进入室内,归家即轻松,到家即温暖。通过退层的结构改造,让光和温暖在负二楼轻松实现。设计单位在车库进入家门的第一视角设置了一处天井花园,自然的阳光和雨露将从天井上空洒落下来,让原本灰暗压抑的地下空间变得生动和明媚。
▼负二层入户天井花园
天井有两个视角,另一面是儿童活动室,全景玻璃窗将花园与室内隔断且相互借景,置身其中仿佛与自然山林相伴。
▼全景玻璃窗将花园与室内隔断且相互借景
厚重的地下室墙壁变成了自然的山体,犹如从石缝中生长出的杜鹃与山石草木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框景。
▼楼梯间视角
穿过负二层天井花园,我们将进入位于负一层的会客厅。
▼会客厅
会客厅主景设置了溪流叠石,高大的置石与岩石的墙壁融为一体,建筑从山体岩壁中自然生长出来,溪流从上层跌落进入主景画框之中,山石与植物交相呼应。
▼溪流叠石
▼溪流叠石近景细节
▼溪流叠石近景细节
负一层景观的完成,是本次项目中最有价值的设计。让原本的地下建筑变成了拥有花园景观的地面建筑。我们尽可能的将所有可以开窗的位置在朝向花园的方向安装了大面积的玻璃窗。让客厅,儿童书房,抽茄室都拥有了自然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极大的提升了房子的空间价值和舒适性。
▼客厅第二视角外景观
下沉花园的挡墙用自然面的花岗岩进行了处理,我们希望无论是从室内看向室外;或是进入到花园之中,都仿佛置身于自然,岩石墙面代替了山体岩壁,悬挑的楼梯从岩石峭壁中开凿而出,飘逸而青翠的植物在山石溪谷中舒展。
▼仿佛置身于自然
花园不仅是能让主人在花园中游走观赏,视觉上能让人愉悦,也是需要可以停留和和聚会的空间。从登山道往上可以进入到卡座休闲区,其是户外唯一的固定休闲活动区域,与叠水之上,可凭栏观景亦可端坐于火炉旁,当天气微凉,温暖的火光微微摇曳,几杯暖茶,三五碟点心,一家人围炉而坐,欢声笑语 其乐融融!卡座区之上是我们的一层庭院/步道。
▼可以停留和和聚会的空间
▼崖壁步道
▼崖壁步道夜景
一层庭院的景观,在保证室内景观视角的前提下也兼顾了功能,设计了草坪空间和户外操作台,主要满足室外露营及儿童活动使用。自然的毛石堆砌树池,老石板的地面铺装,包括流水装置的设计,黑松,羽毛枫的搭配,整体以一种自然东方的风格与建筑融合。
▼自然东方的风格
▼水景小品
▼水景小品细部
▼毛石用材
▼户外操作台
▼户外操作台
▼餐厅视角
因为空间尺度和建筑本身的特点,设计将原本不大的庭院空间进行了拆分,并且重新构建。摈弃了常规的平面功能分区设计,将200平米的院子拆解成了1+1+1垂直立体的景观空间。让原本被覆盖的地下空间显露出来,并且得到了最好的景观。
▼庭院主景
这是一次与全案单位私宅项目完整的合作,从建筑的局部改造到室内设计再到外部景观,我们全流程参与。从选材到最终的植物栽植完成,业主也给与了全力的支持。感谢我们亲爱的业主!
▼夜景
项目名称:溪山院景观设计
项目类型:景观设计、庭院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
项目地址:浙江
景观设计:精也园社(南京)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方:南京金石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40 ㎡
项目时间:2023年01月至2024年09月
摄影版权:河狸景观摄影
感写观览、登录灵感LAB账号、点击文章顶部🤍可收藏案例
更多该设计公司案例,请点击 →精也园社(南京)设计有限公司
©非特殊说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公众号
关注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