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投稿
灵感LAB - 空间灵感补给实验室
新城区战勤消防站 · 呼和浩特 | 大良造建筑与环境
0 FAVORITE359 VIEWS0 COLLECTIONS
2025-01-06 RELEASE DATE
2024年

 

该项目坐落于民航管控区这一特殊的场地环境中,对建筑的高度和布局产生了显著影响。在总体高度被限制在12米以内的前提下,场地的特殊形状与道路网的非平行关系也进一步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与挑战性。通过对建筑形式和功能的综合考量,项目在建筑形态、功能布局、节能设计以及对使用者心理的关注方面做出了巧妙的平衡与创新。


▼航拍图

 

▼项目概览

 

场地环境的处理与建筑形态的生成 |

项目用地并非规整的矩形,南侧道路与城市标准网格呈一定角度。为顺应这一特殊的场地条件,建筑的平面布局采取了逐级后退的设计策略。自西向东,建筑沿斜向道路划分为三个分段的功能区域,形成了明显的功能等级区分:左侧为训练中心,中间为主入口大厅,右侧为消防车库、备勤室及办公区。主入口大厅作为连接各功能区域的枢纽,增强了建筑功能组织的流线型与紧凑性。

 

▼平面生成图


▼主入口视角

 

建筑在纵向剖面上,采取了“前低后高”的布局形式。前半部分为两层,后半部分为三层,部分区域设置为半地下室,用于配套服务功能。这样的高度层次划分不仅满足了占地面积受限的要求,同时优化了消防站内部出警流线的便捷性。

 

▼纵向剖面图

 

 

▼剖面图


▼入口大厅

 

功能布局的巧妙性与功能等级划分 |

项目在功能布局上注重逻辑性与实用性,延续了类似路易斯·康对功能等级划分的设计理念。在平面功能分区中,建筑内部空间主要分为核心功能区和辅助功能区。核心功能区集中于建筑向阳侧,包括训练中心、消防车库、室内训练馆、办公区和餐厅等;而器材储备库、检修车间、军需物资储备库等次要功能区则布置在北侧。这种功能区域的分布,既满足了核心功能的采光需求,又合理利用了非向阳侧空间。


▼轴测爆炸分析图

 

纵向布局通过东西向的中轴走廊进一步优化了功能组织,将建筑分为前后两个主要区域。前部的两层空间用于核心功能,后部的三层结构则包括储备和服务设施。不同功能等级的空间通过合理的平面和剖面布局实现了有序而高效的。

 

▼内部空间细节


低碳节能与被动式通风设计 |

作为一个功能性强、对效率要求高的建筑项目,设计充分结合了低碳节能的理念,体现了对场地环境的可持续性思考。建筑通过采用北侧少开窗、南侧主要功能朝阳布置的策略,最大化利用自然光线,减少能源消耗。


▼通风与采光

 

建筑剖面的错位布置形成了中部天窗,结合入口大厅和建筑前后体块的高度差,利用风压差实现了自然通风。夏季时,通过天窗和走廊的通风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减少机械通风的依赖。此外,项目结合太阳能热水系统,为消防员提供绿色节能的生活服务设施。


▼太阳能系统

 

关注消防员心理与建筑风格的协调 |

设计充分考虑了消防员的心理需求与情感关怀。内部空间采用浅灰色为主色调,以营造平静、稳定的环境氛围,并通过局部点缀消防红,象征消防精神,增强团队归属感和自豪感。这种色彩搭配既突出了建筑的功能特色,又注重了对使用者心理的正向引导。


▼室内浅色色调与消防红点缀


▼室内空间细部

 

建筑外立面以简洁大方为主旨,体现了消防站庄重、实用的特性。同时,建筑形态注重标志性与易识别性,使其不仅成为功能高效的工作场所,也能作为地标建筑为城市增添活力。

 

▼立面概览

 

▼立面近景

 

综合考量功能与效率的高性价比设计 |

总体而言,该项目的设计以功能性为核心,以效率为目标,同时兼顾场地限制和经济性。通过对场地条件、功能布局、建筑剖面以及节能策略的深入研究,设计实现了建筑美观与实用的平衡,为消防员提供了高效、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夜览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回应了场地环境的挑战,也体现了对消防站功能需求的深刻理解。在低造价的前提下,建筑功能得以完善,同时将节能与心理关怀融入其中,成为功能性与社会影响力兼具的优秀案例。


▼总平面图

 

▼地下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剖面图

 

项目名称:新城区战勤消防站
项目类型:公共建筑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消防站设计
项目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天骄路以西,规划十街以北,规划北一路以东
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软装设计:大良造(DAIKOSHA)建筑与环境
主创及设计团队:徐强、杜芳、杜龙龙、戚晓海、朱海燕、许利生、王磊
建筑面积:9000㎡
建成年份:2024.11
摄影版权:呼和浩特市大良造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感写观览、登录灵感LAB账号、点击文章顶部🤍可收藏案例
更多该设计公司案例,请点击 → 大良造(DAIKOSHA)建筑与环境
©非特殊说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公众号

关注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