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投稿
灵感LAB - 空间灵感补给实验室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新型能源再生跨学科教学楼Echo·荷兰 | UNStudio
0 FAVORITE1755 VIEWS0 COLLECTIONS
2022-07-15 RELEASE DATE
其他

 

鉴于学生人数不断增长,以及对教学空间的需求增加,一个新型跨学科教学大楼由领先学府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率先打造,满足当前和未来更多灵活教学空间的需求。

 

▼建筑外观

 

① 能源再生型绿色建筑:Echo教学大楼产生的能源大于运行期间的耗能
② 跨学科的教学大楼:多种适应性强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空间安排的灵活性
③ 以健康为核心:Echo教学大楼的设计旨在促进使用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
④ 超前的教学环境: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未来校园建筑的典范

 

▼从校园广场望向Echo大楼

 

Echo是一座能够产能的跨学科建筑,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空间,能够满足大学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作为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最可持续的建筑,Echo大楼将为学校在2023年成为完全可持续校园的目标做出贡献。

 

Ben van Berkel表示:“Echo大楼以其自身提供了范例。在这座高度紧凑的建筑中,空间的使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扩展,使不同学科的学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不仅可以相互交流和汲取学习经验,还可以从建筑本身收获知识。”

 

▼Echo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最可持续的建筑

 

在Echo项目中,UNStudio与Arup和BBN联合打造了一座能够充分支持不同教育类型和教学方法,并且以适应性和用户福祉为中心的产能建筑。

 

Ben van Berkel补充道:“与那些封闭式的传统校园不同,未来的校园需要通过灵敏的空间组织在一起,鼓励师生共同学习、协作和创造。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教育建筑需要达到高度的灵活性,并通过院系间共享的模式来运作,以促进教育向更全面的维度发展。”

 

▼充分利用空间:Echo大楼的中央空间经过细致布局以鼓励沟通和会面

 

▼大厅主楼梯

 

一个健康的校园建筑——以人类和地球之名 |

1200块太阳能电池板、智能设备、良好的绝缘性能以及冷热储存系统确保Echo能够提供多于日常运行所需的能源。这些能源与使用者息息相关,例如笔记本电脑、照明和餐饮用电等。此外,建筑中90%的家具也可以被重复利用。

 

▼大楼循环理念示意

 

▼屋顶

 

透明性对Echo的设计至关重要。它不仅确保建筑内能够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然光(这有益于使用者的健康,并且减少了人工照明需求),而且还与更加广泛的校园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建立起视觉联系。这避免给使用者带来封闭的“固有”体验,同时,建筑的开放性和公共性连接了校园两侧,为师生提供了明亮、振奋、舒适的环境。

 

▼建筑的开放性和公共性连接了校园两侧

 

然而,为了避免热量增加,防止过多阳光进入室内也很重要。通过结合防晒和玻璃的低太阳穿透系数,可以避免建筑过热。此外,深深的水平铝制遮阳篷将多余的阳光挡在外面,这些遮阳篷通过电缆相互连接,藤蔓沿着电缆形成巧妙的绿色立面,过滤了阳光。

 

▼气候系统示意

 

▼铝制遮阳篷阻挡多余阳光

 

为了保证室内空气清新,空心板上方安装了一层静压地板。在这里,新鲜的空气是从地板抽上来的,而不是从上方楼板抽下来的,这样就避免了房间周围的循环损失。如果房间的布局在未来发生变化,该系统的通风口和计算机地板安装可以轻松地重新定位。

 

▼气候系统示意

 

建筑师不仅非常关注建筑中使用的材料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尽可能地根据可循环原则进行设计。入口大厅采用大尺寸柱网,并且柱子位于建筑边缘,构成大跨度的无柱空间。钢桁架采用标准尺寸,可以拆卸,以便在建筑结束使用后它们可以在其他地方被重新利用。此外,空心板也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鼓励走动和协作的建筑空间 |

Echo是一座多功能教育建筑,超越了当下的学习环境。设计支持“Everything Anywhere”的当代文化。在这里,过渡空间也十分重要,可以激发物理流动。借此,Echo为学生提供了在学习之余使用的空间,包括一系列促进思考、获取灵感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首层大厅空间

 

室内空间温馨而友好。在特定位置,竹制肋条沿着天花板延伸,成为了设计的一部分。竹子的精致外观和质感一直延伸到中央楼梯的周围,以一体化的姿态连接了楼内的学习和协作空间,使其成为一个相互影响和贯通的世界。这个位于中心位置的“大楼梯”能够促使人们更多地在建筑中行走,从而对学生、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健康起到积极的影响。

 

▼促进互动的布局

 

▼主楼梯

 

▼竹子的精致外观和质感一直延伸到中央楼梯的周围

 

一座不过时的校园必然是一座积极主动的校园。为了实现这点,Echo不仅与周围的公共空间相连,同时对齐进行了界定。相邻的广场穿过建筑通透的底层空间,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在一起,将底层空间转变成了一个有顶的公共广场及连接体,提供了可见且充满参与感的学习体验。

 

▼Echo与周围的公共空间相连

 

700人报告厅和辩论空间是两个富有雕塑感的体量,引导了有顶广场中人群流动的方向。沿对角线设置的体量同时界定出了两个巨大的透明转角,一个转角为餐厅,其露台与D:Dreamhall相对而望;另一个转角提供了宽敞的学习空间。

 

▼报告厅

 

▼辩论室

 

前瞻性 | 灵活多样的教学空间

8844平米的Echo大楼提供了演讲室、教室等各种各样的学习空间,可以容纳约1700名学生在此进行演讲、个别辅导、小组工作、项目教学、讨论和自习不同活动。

 

Echo中总共设置了七间教室,大部分都采用可变布局。最大的演讲室位于一层,可容纳700人,能够在15分钟内被分隔成三个房间,同时举办不同的演讲或活动,实现空间功能最大化。

 

▼空间布局剖面示意

 

▼可灵活布局的教学空间

 

一层教学空间采用类似的移动隔墙系统,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被分隔成两间144座的教室。整栋建筑中共有超过300个学习空间,可供小组工作和自习使用。

 

不同教室的设计以教师和学生当下以及未来的需求为基础。可以容纳150~700人的中大型教室是Echo的关注重点。除了这些大型空间,建筑中还设有专题研究室,适合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励教学。此外,空间中还设置了四个层级的项目教学教室,每间教室可容纳约70人。

 

▼教学空间

 

二层办公空间使用模块化墙面系统,可根据未来需要改变布局。一旦今后的功能需求发生改变,这些办公空间可以以最小的改动转变成教学空间。

 

▼多种多样的社交和学习空间

 

▼首层轴测

 

▼二层轴测

 

▼三层轴测

 

项目名称: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新型能源再生跨学科教学楼Echo

项目地址:荷兰

设计公司:UNStudio

主创及设计团队:Ben van Berkel、Arjan Dingsté、Marianthi Tatari、Jaap-Willem Kleijwegt、Ariane Stracke、

                           And Piotr Kluszczynski、Thys Schreij、Mitchel Verkuijlen、Bogdan Chipara、

                           Krishna Duddumpudi、Fabio Negozio、Ryan Henriksen、Shangzi Tu、

                           Xinyu Wang、Marian Mihaescu

MEP、结构工程和建筑物理: Arup
建筑预算顾问: BBN
施工方: BAM Bouw en Techniek

空间主材:木材、铝制遮阳篷、幕墙

摄影师: Evabloem、Hufton+Crow

编辑版权©灵感LAB,禁止以灵感LAB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

关注公众号

关注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