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天空的院落|
潞城市民中心是一座内向的微城,几方庭院向天空敞开,迎接风光雨雪,纳入水草花木,静观四时变化。
老厂新生 |
市民中心的前身原是一座钢结构单层厂房,其结构由六跨钢排架组成,经过结构检测,原厂房现有结构经加固后均可再次利用。故此,为了节约造价,设计沿用了原建筑的矩形轮廓及结构布置:Y轴6.3米柱跨,X轴将抗风柱算在内为6米跨。
但因现状跨度较小,不利于解决空间尺度多变、功能复杂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两个办法解决:一是将部分大空间置于上层,二是采用减柱法。最终,在原厂房基址之上,建筑被改造为四层综合体建筑,包含了便民服务、企业服务、文化展示、图书馆、小剧场及办公等功能。
▼既有建筑外部照片
▼厂房内部
▼改造后的建筑外部形象
潞城故事 |
潞城地区在秦代为驿,西汉筑城,因水路方便得名路城,东汉称路县。古潞城的衰落,很可能缘于大运河港口中转地——通县的崛起,从历史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中,可知潞河与路县城池的紧密关系。现如今,潞城正打造“生态智慧小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古潞城因水而兴,也因水而替,城与水似乎是潞城2000多年历史兴衰的见证。
▼路县古城遗址示意图
院落微城 |
中国古典建筑的每个单体多是独立的制式空间,廊子将这些单体串联起来,形成院落,并以此为中心,演变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我们认为这是东方空间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社会生活结构的外化形式,她将空间组织扁平化,把自然引入庭院,构件生活起居的中心。
我们将市民中心的各个功能视为独立的功能单体,相近功能房间用走廊串联,形成组团;组团之间,以院区隔,将各层的公共活动引入室外,使多层的院落成为休憩交往中心。与一般意义的双面布房不同的是,我们在保证房间数量的条件下,去掉个别空间实体,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与院落联系的露台或檐下空间,灰化室内外过渡,以此避免了双面布房的空间压抑和单调。最终形成单体空间-组团空间-院落空间的递进层次,成为一座微缩的院落方城。
▼空间演变
对外开放的露台分割原本的封闭立面,丰富了立面凹凸节奏。在有需要均匀照明的空间,相应的外窗采用满布300mm*600mm规格的小窗矩阵,塑造了内部空间的柔和光影,反映在外立面中,仿佛涟漪浮影,城水辉映。
▼夜景中闪烁的点窗矩阵
▼黄昏中的市民中心
▼街道立面夜景
▼立面肌理
▼西立面夜景
▼外立面局部
朝向天空的院子 |
在原厂房体量之上掏空的院子,形成空间组团之间过渡的灰色边界,为使用者供给自然的景观和流动的空气。每个院落都有自己的故事,以水为线索,呈现景观叙事,象潞河之水,喻潞城之史。
▼错落布置的景观庭院
我们希望以水为线索,以户外展陈的方式将雕塑、潞城遗物和文字石刻(未实施)结合起来追忆潞城的兴衰,由北至南分别营造清溪何处、胜日寻芳、九州清宴、潮平野阔、枯木逢春五处庭院。以铺装象水,以挡土墙象岸,四季更替的植物环绕期间,春日丁香吐芳,夏日紫薇争艳,秋日红枫峥嵘,冬日青竹披雪。旭光苍穹、和风西域、玉英碧树、花香叶气,糅合风光雨雪、花石草木,构成五处院子的氛围基调,它们朝向天空,屏蔽周遭,带着祥和平静,引人遐思。
▼景观叙事分篇
▼清溪何在 | 置身竹林下
▼俯瞰庭院
▼清溪何处细部 | 胜日寻芳
▼连通首层的梯形庭院
▼俯瞰潮平野阔
▼潮平野阔庭院内景
▼细部处理
▼由室内走廊进入枯木逢春
▼由枯木逢春回看建筑
▼由层梯形庭院看顶部大庭院和首层采光小庭院
▼建筑东侧的露台
▼南侧餐厅夜景
▼西院办公区的露台
改造后的市民中心与西院办公区中间的围墙被拆除,经设计整合,形成中心绿岛,为两个办公院落提供交往便利和休憩空间。
▼俯瞰中心绿岛
▼绿岛的斜面挡土墙和绿化坡地
洄游空间 |
走廊、楼梯构成洄游空间,引导身体行为自由游走。走廊在各个组团形成室内和室外两种闭环流线,丰富了体验。在走廊空间的转折处和终点,砍掉个别房间的做法放大了走廊宽度,并引入自然之景,借自然之光,打破走廊的幽闭,使得内走廊空间有了明暗变化和观景趣味。楼梯的设计区分了不同组团的攀登体验感,有的环绕青竹盘旋而上,有的迎光而上,有的侧目观景而上。如此,交通空间通过光线幽冥和空间开阖的简单变化,呈现出些许园林游廊的特质。
▼光线柔和的搬过区楼梯厅
▼内部办公区的楼电梯厅及走廊
▼内部办公区走廊
▼与景观庭院相邻的走廊
竹之庭 | 市民大厅
市民大厅是一座城市会客厅,充满阳光与绿意。访客经过建筑北侧低矮的门厅,进入净高近15米的市民大厅,空间豁然高敞,阳光通过屋顶天窗折射散入大厅,几丛竹林植于大厅两侧,竹林之下,是人们停歇交流的休息区。市民大厅还是一个集散中转空间,通向政务大厅和文化活动中心两个组团。
▼仰望中庭
光之庭 | 政务服务中心
穿过市民会客中庭,径直可达政务服务中心的楼电梯厅。此厅层高3.6米,呈横向压低的态势,以顶部线性灯带,将视野压向远处充满阳光和绿意的庭院,是为“清溪何处”。因身体由北向南行走,空间由低向高,光线由暗至明,在抵达分隔室内与庭院的幕墙前时,空间陡然高敞,抬头仰望,耀眼的光线穿过竹林砸落在身体之上。
▼与清溪何在庭院相邻的楼电梯厅
▼朝向竹林的二层候梯厅
▼可见竹林梢头的三层电梯厅
▼天光漫射的顶层电梯厅
政务服务大厅由首层的便民服务大厅和顶层的企业服务大厅组成,两个大厅均以光为空间主题。便民服务大厅可以为来访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厅高7.2米,高敞通透。由列柱围合的休息区,上空布满软膜天花,人工光线柔和洒落。服务台围绕休息区环形布置, 其后为提供后台支撑的办公区和数据中心。
▼便民服务大厅
▼大厅顶部设备带和软膜天花的组合
▼俯瞰大厅
文化活动中心 |
市民大厅东侧为,文化活动中心组团,由文化展示中心、文体活动室和多功能小剧场及图书阅览室构成。
▼文化活动中心大厅 | 由文化活动中心大厅看向市民大厅
二层活动室由单边走廊串联,走廊与清溪何在庭院相邻,错落的小窗内部漫射光线,在走廊尽头,落地幕墙窗大开,光线和景观被引入室内。
▼活动室走廊
▼多功能活动室
顶部多功能小剧场前厅为天窗采光,内部天光漫射,明亮静谧。
▼天光漫射下的小剧场前厅
剧场空间由单层观众席和舞台组成,舞台台口上方和两侧为声电设备和耳光室,均藏在折面造型的反声板之中。
▼利用顶部高敞空间营造的观众席空间
▼暖木色穿孔吸声板与黑色纤维的材质搭配 | 观众入场楼梯
景观环绕的办公区 |
办公区围绕胜日寻芳和潮平野阔庭院布置,室内各空间采光充足,通风流畅。在内走道,50步之内便可见自然光线和庭院景观,空中庭院绿地为各层办公室提供舒适惬意的工作环境。
▼俯瞰办公区主楼梯
▼围绕竹丛的办公区主楼梯 | 楼梯顶部的采光窗
▼一侧为景观的走廊 | 尽头为露台走廊
▼大会议室
▼被庭院景观环绕的会议室
▼职工餐厅
▼收纳外部景观的餐厅
技术问题的解决 |
①管综
为了维持原厂房建筑的高度不变,但又要保证四层建筑的空间容量和室内净高(首二层3.6m,三四层4.2m),我们必须通过精密的管道综合设计来解决十分不利的层高条件。各专业设计师紧密配合,配合三维建模,通过钢梁穿洞,管线穿梁,主管分流,细管绕路等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大面积存在的净高不足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设备管道密集,也有部分原因是因跨度较大而导致的钢结构尺寸偏大。
▼管道综合模型
②空中庭院
我们采用降板的方式,使庭院地面低于室内地面300mm,保证人们可以从室内轻松的进入庭院。此举需要庭院所在区域降板600mm之多,这致使本就层高紧张的下部空间更为捉襟见肘,我们通过将主要空中庭院布置在可以允许大幅度降低空间层高的车库之上解决问题,同时利用600的降板高度作为种植土厚度,以满足植物栽植的基本覆土条件。
▼内部办公区剖视图
▼南北纵剖视图
③外墙构造
建筑外立面采用干挂幕墙体系,为了减少龙骨耗材,我们更改了最初的错缝陶板布置方案,采用300*900的模数对缝布置,仅在小窗矩阵的区域采用300模数错缝,以满足300*600尺寸的小窗洞口条件。
此外,暖通专业提资的大量进排风口和排烟口,很大程度上影响力立面美感,除了尽量改变路由改至屋顶外,不宜改动的,我们采用陶棍百叶的方式,使风口形式与幕墙融为一体。
▼墙身构造示意
▼点窗矩阵 | 进风口陶棍百叶
▼总平面图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北立面图
▼南立面图
▼东立面图
▼西立面图
▼剖面图1-1
▼剖面图2-2
▼墙身详图
项目名称: 北京通州潞城市民中心
项目地点: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
业主:北京潞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公司:意度建筑
施工图设计: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 谌喜民
设计团队:
建筑设计:谌喜民、李传琛、陈杉杉、张旭、申明
室内设计:谌喜民、邓剑斌、孙俊杰、余明伦、张雨
景观设计:谌喜民、王宇龙、李生臣、刘一佳、姜博文
结构设计:孟庆强、
设备设计:马远、姜博文
机电设计:杨旭、王凯
设计时间:2018.11-2019.12
建设时间:2019.05-2021.11
用地面积:20043㎡
建筑面积:22767㎡
照明设计:西顿照明
施工设计: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幕墙设计:超凌(北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摄影师:金伟琦
编辑版权©灵感LAB,禁止以灵感LAB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
<点击蓝色标题,查看更多内容>
关注公众号
关注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