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Preface
野生环境中创造全新秩序,成为长效的文明。
包容不被驯化的灵魂,链接瞬间迸发的想象。
本立以直击本质的设计,改造老厂房作为办公室。
成为交流、讨论和观念碰撞的空间。
▼项目外观
01. 工业质性 | Industrial quality
这座珠江河畔上世纪60年代的老厂房,前身是华南最大的金珠江双氧水厂。墙面的修补痕迹,无声宣告着工业历史。本立将其改造为办公室,深入野生状态构建全新秩序。项目前期将原厂房装饰面拆除,空间归零如白色画布,古老的砖墙与柱体自然流露,与全新的装饰材质一起作为空间的新皮肤。碰撞中协调出自然的时间痕迹。也为空间带来如施工现场般的表现力,激发着创造与思考。
▼爆炸分析图
▼大面积黑色的外立面
外立面采用黑色胶粘石,整面黑色中设置长条开口,破除大面积黑色带来的肃穆感,作为内外流通的气口。并将照明设备藏于开口内,满足夜间照明需求。门面上没有张扬的招牌,简介与生铁板融为一体,字迹随着时间自然斑驳。一旁设有玻璃落地窗,由此内外形成互动,立于街道便能看见内部前厅,指引来者进入。
▼入口处
▼入口门厅的简介牌
02. 自然造园 | Landspace naturally
空间布局引入东方造园概念,简洁的体量中,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通过三段桥体形态串联起不同功能区,创造出视野开阔且动线曲折的空间,带来无限丰富的趣味体验。
▼园林般的内部空间
桥体如园林的廊道,拥有宽窄变化的形态,并具备功能性。同时隐喻外界与内部的链接瞬间。
▼桥体状的廊道
前厅区域作为外与内的过渡地带,也是日常的策展与活动区域。拉索桥体从墙体中穿出,底部呈现上抬趋势,同时灯光逐渐从天花转向地灯,感官上带来入门仪式感。桥体两旁以碎石象征河流般的原始动感。自然而原始的表现形式,营造游园般的氛围。
▼前厅区域
▼前厅处的休闲空间
工作区域的桥体则以岛的形态,串联办公大厅和材料手工区。中岛作为空间中心主体,承载日常讨论互动。岛两端经由镀锌板展柜体块围合,自然划分区域并形成回游动线。抽象处理的展柜体块呼应桥体上的货柜,并与整体环境达成和谐的状态。
▼工作区域
天花板呈倒三角形,桥梁拉索为支撑形成桥体。在原始本色为基调的空间内,家具延续延续外立面的黑色,营造出包容万象的神秘与实验感。
▼支撑天花板的拉索结构
空间深处设有合伙人办公室和会议室。此处的桥体形态回转曲折地穿行于中间,并围合出半户外庭院的休闲空间,细节处布置吸水石,自然吸水生长青苔,为办公场景增添野趣。
▼办公室和会议室
03. 野生文明 | Wild civilization
野生环境中构建文明秩序,是此次「本立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过程的精简概括。同时也显示出本立作为设计公司的本质思考。野生一词,正揭示着本立的设计脉络,在自然野趣的空间内,不断通过交流探讨,链接瞬间的意识,激发着创造力。而文明一词,以更理性的态度,传递出本立直击本质,践行长效的设计理念。设计时预留出变化的空间,从而能够更长时间地契合使用者的状态,期待着于内外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充满秩序的家具
04. 细部 | Details
局部装饰材料上,古老的砖墙与全新的铁板相互碰撞,并在整体上构成和谐的状态。不同地面材料之间的碰撞,细节处的使用痕迹是天然的空间记录。原厂房的柱子自然流露,与新空间形成对话关系。工字钢作为局部抬高的地面收口方式,灯具刚好隐于工字钢内部,既起到照明功能又视觉一体化。
▼拉索结构细部
▼砖墙与铁板的碰撞
▼细节处的使用痕迹
项目名称:本立设计办公室/野生文明
项目类型:
项目地址:广东广州荔湾区芳村大道200号1850创意园15栋1楼
客户:本立设计
室内设计:本立设计
主创及设计团队:谢馥懋,江铭深,曾志荃,曾选亮,黄开飞,何明凤
建筑面积:420㎡
设计年份/建成年份:2022
材料:胶粘石、生铁板、锌铁板、艺术漆、陶砖
摄影版权:杨俊宁
感写观览、登录灵感LAB账号、点击文章顶部🤍可收藏案例
更多该设计公司案例,请点击 → 本立设计
©非特殊说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版权©灵感LAB,欢迎转发,禁止以灵感LAB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
关注公众号
关注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