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投稿
灵感LAB - 空间灵感补给实验室
空山九帖 - 秦岭宿集 · 陕西留坝 | STUDIO QI
0 FAVORITE1436 VIEWS0 COLLECTIONS
2023-04-12 RELEASE DATE
2021年

 

1 | 「空山九帖 · 秦岭」总述

「空山九帖·秦岭」位于陕西省留坝县的秦岭南麓山间,是STUDIO QI建筑事务所承接的“秦岭·宿集”民宿集群中的重要节点,也是该集群中最先建成的建筑。宿集距离秦岭汉中市机场约1小时40分钟时间的车程。「空山九帖」坐落于秦岭山麓中,直面悬崖,身前身后高山连绵,临万丈崖下溪水湍流,这里犹如秦岭的断面,也就是建筑意义上“秦岭的剖面”。正如温和的京都秋日红叶引人遐想,而如热烈火焰般的「空山九帖」秋色则瞬间浸染整片山脉。建筑师意欲将建筑与场地之间建立一种微妙的轻质关系:建筑微微停留于秦岭山岭之间,面向悬崖。建筑底部微微抬起,秦岭山峦间流动的“气流”穿过建筑底端,汇入悬崖中,建筑也乘着这股气流而好似漂浮起来,似即将起飞的舱体。

 

▼「空山九帖 · 秦岭」置身于秦岭山脉——悬崖前实景


▼北侧正立面实景

 

「空山九帖·秦岭」场地红线面积3906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建筑仅1层,包括公区与8间客房及套房,屋顶为观景台。 

 

▼项目置身于秦岭山脉中


▼顶视鸟瞰实景

 

▼初夏北侧入口面实景

 

▼秋日景观面实景

 

2 | 建筑策略

2.1从宏大到细微的场域转换

「空山九帖·秦岭」将人从无边界的大空间转换到包裹身体的小空间中:从山野回到睡房,建筑入户的游走体验将宏大场景逐渐调和与转化为了细微的亲人场景。置身于山峦,人就是沧海一粟;进入包裹身体的室内,人成为主角,而宏大与令人畏惧的山峦则成为窗外的风景。

 

▼场地关系剖面示意图

 

▼场地关系轴测示意图

 

▼场地立面关系分析图


从大场景到小场景的空间序列。从「空山九帖·秦岭」前蜿蜒的山路至建筑另一侧面向山峦的阳台,沿着这组空间流线是连续的、充满仪式感的行走体验。建筑前的山路置于秦岭山脉中,宏大的山脉从山路两侧倾泻而下,场景宏大而行人微小。当跟随山路行至建筑外廊,一段由混凝土浇灌的悬板框住短桥,连接着客房与外廊。悬板与短桥形成了与山径截然不同的空间体验:踏入平行于建筑主体的悬桥,人体90度转向,身体被悬桥与独立片墙构筑物夹持,空间维度横向收缩,景深顺势延展,构成「空山九帖」独特的户外门廊系统。悬桥走廊与客房主体再次以短桥和天井的置入相分离,从而重新构造了入户体验的空间性认知。通过短桥,脚步再次90度转向,经过一缕撒入天井的阳光,客人步入玄关。正式进入室内场景后,,空间维度再次被收缩,当经由起居、卧室,行至阳台,秦岭山脉的断面逐渐放大,横展眼前,那种人至于浩瀚自然中的状态再次重现,又以全然的心境回归对山川的照看。「空山九帖·秦岭」的空间序列所营造的从宏大到细微再到宏大的场域转换,给予人绝对而又有身体关照的秦岭体验。

 

▼北侧正立面实景

 

▼北侧悬桥与入口实景

 

▼被场地微微托起的建筑

 

▼南侧景观面建筑实景


▼南侧套房景观面

 

2.2 以动态气流作为建筑与自然的轻质关联

建筑与场地借助“气流”的概念建立了一种轻质的联结。建筑彷佛停留的舱体,被流动于悬崖和山体间的气流微微托起。

在「空山九帖·秦岭」的设计中,“气流”具有两层含义:
(1)“气流”指向空间流通,即建筑形体不打断场地的空气流、不打断场地空间的关联、也不打断场地空间与山脉自然基地的关联。
(2)“气流”指向视线的连续性,即建筑空间序列的设计使得人在行走时的视线如流动的气体一般,可以自由的穿越建筑、场地与山林。

 

▼建筑内外空间“气流”形态分析之各剖面关系

 

在具体的建筑思考中,首先,建筑师通过底层架空的方式,使得场地的草甸呈现连续的景观,气流可以环绕建筑流动,而不被建筑切断;其次,客房门前的开敞天井空间,连接着周边的草甸,将建筑切分为小体量,使建筑轻盈,也减少了建筑体对场地的阻断感。

 

▼建筑内外空间“气流”形态分析

 


在连续的视觉线索设计中,视线从山路开始望向无尽的秦岭,至平行于山崖的建筑被阻挡,视线在微妙变化的路径中经由斜桥、公区、悬桥、短桥、玄关、起居、卧房终至阳台,在阳台驻足,视线线索正是成为行为的引导,将不同属性的若干层空间联结起来。人在山路行走望见被轻轻抬高的「空山九帖」,能看见草甸延续至建筑后方,后方的景色却被建筑控制和遮掩。进入客房,能够看见藏身于玄关一隅的秦岭框景,引导人向前探索。移步阳台,隔岸的山林与山脉再无遮挡的显现于面前。视野彷佛可以随着山势向上移动,至天空与山的交界处。视野的骤变为人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使人从现实时空瞬移到秦岭猿鸣遍山的古境,沉浸于秦岭静寂而广袤的山脉中。

 

▼建筑内外“气流”形态分析解剖示意图

 

3丰富与审慎的XYZ 轴空间关系

身体的多维状态在XYZ轴的空间关系交织中展开。

「空山九帖·秦岭」呈东西向布置,入口朝北 ,南侧面山,屋顶设露台。

 

▼建筑与场地XYZ轴多层级序列关系


X轴的空间序列:东西向设定为X轴,建筑沿X轴布局主游走动线也依循X轴延展,使身体一直依附于建筑主体轴线的关系沿山体间穿梭。同时,主动线也与建筑主体分离,空间关系及体验序列必须由90度相交的Y轴构建连接,进行状态转换。 另,屋顶平台及客房阳台序列也由X轴线展开,与悬崖断面平行。

Y轴的空间序列:南北向设定为Y轴,即从玄关至阳台的流线方向,这是建筑的短切面,也是场景转换的集中体现。建筑在Y轴中实现了从外部空间到室内空间的场域转换,并在室内空间塑造了丰富的空间转换:从悬桥、片墙、短桥、门洞、玄关、卧房、阳台,视野不断切换,视线与动线交替构成了微妙转换的动态场域。

Z轴的空间序列:Z轴为垂直高度向的空间实践。秦岭山脉在Z轴呈现盘错而上的趋势,并且在悬崖与溪流的直线落差间体现的淋漓尽致。「空山九帖」设双Z轴体系,其一,为建筑北侧与短桥并置的垂直天井,由此分离了外走廊与客房门檐,塑造入户场景的片断性;其二,为跃层套房内的垂直天井,串联二层北侧入户与一层北侧出户直至悬崖前的纵向动线连接。

 

▼北侧局部立面


▼北侧悬桥与入口局部


▼北侧悬桥与入口Y轴实景


 

4 | 通透而丰富的空间场域

几乎没有视线阻挡的秦岭断面扑面而来,我们在这里,呼吸着森林的清流,倾听着秦岭的脉搏,饱览的是无与伦比的秦岭正观立面。

 

▼建筑与功能分解轴测示意图

 

4.1 场域状态的序列性

「空山九帖·秦岭」的室内场景与身体状态和空间方位紧密关联,影响着人与空间的场域关系。

 

▼北侧公共区域大门实景

 

「空山九帖·秦岭」的公区是一个可以展望群山的空间,整体氛围通透开放,设置前台、早餐与下午茶。公区位于建筑一侧的尽端,脱离开客房主体而侧身而置,好似一处渴望伸向秦岭山脉深处的构筑物。公区体块三面设玻璃窗,使人仿佛被迎面的秦岭切面环绕。由室外进入建筑的路径与进入公区的路径呈现近150度的折角,人们在这里经过一次并不促急的转弯,穿过悬板,进入前台空间。再回转向内进入休憩间放下行李,旅人赶路时的匆忙与浮躁感仿佛在这一刻消失,只剩被秦岭包裹着自己那已然静下来的灵魂。

 

▼建筑西南侧公区早餐厅

 

建筑师针对「空山九帖·秦岭」客房的空间序列关系进行了细腻的思考。在客房的进深方向,也就是Y轴中,玄关、起居室、卧房与阳台依次递进,分别引导不同的观景状态,山川的幽静和悬崖的肃穆在不断深入客房的进程中逐步展开。建筑师通过将起居室与卧房中的“坐”与“卧”两种状态在进深方向的位置进行互换,构成A与B两种典型客房户型,且形成四种不同的观景体验,可盘腿正坐于悬崖断面前,也可直面躺卧于山脉间。

 

▼建筑南侧户型B客房起居与观景阳台


▼建筑东侧户型C套房Z轴天井串联


「空山九帖·秦岭」另设有两间跃层套房,称为户型C+D。西侧尽端设转角落地玻璃窗,被景观怀抱。该户型由二层进入Y景深空间,并由Z轴向的室内天井串联向下,放眼望去,一层起居已沿展于草甸中,而二层楼板浮于空气中。

 

▼建筑东侧C套房Y轴串联


 

4.2 沐浴与坐卧观景体验的并置

在「空山九帖·秦岭」的客房体系中,卫生间与主体生活区域由X轴向平行并置,内部功能由Y轴向依次排列。方形浴缸位于景观最前端,与空旷的阳台相连,勾勒出两种躺着看风景的姿态。此时,沐浴所带来的放松感觉成为观景体验的一部分,而被葱葱郁郁的山林环绕的沐浴也构成了独特的居住体验,给人提供了近似露天沐浴的野生质感。几乎没有视线阻挡的秦岭断面扑面而来,我们在这里,呼吸着森林的清流,倾听着秦岭的脉搏,饱览的是无与伦比的秦岭正观立面。

 

▼建筑东侧户型C套房Y、Z轴串联

 

▼卫生间

▼户型C套房观景阳台

 

▼秦岭深处沉浸于日落中的建筑


▼建筑一层与二层平面示意图

 

▼建筑南北侧立面示意图

 

▼总平面图


项目名称:空山九帖 · 秦岭宿集
项目类型:民宿设计、连锁民宿设计
项目地址:中国陕西省汉中市留坝火烧店镇天星亮村五组
客户:宿集营造社
建筑设计/室内设计:STUDIO QI 建筑事务所
主创及设计团队:戚山山、罗洁滢、吴尚明、杨纯纯、郭圣、曹泓毅
建筑面积:800㎡
设计年份/建成年份:2021.6
运营:飞蔦集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摄影版权:金玮琦 王宁 唐徐国

 

感写观览、登录灵感LAB账号、点击文章顶部🤍可收藏案例
更多该设计公司案例,请点击 → STUDIO QI 建筑事务所
©非特殊说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版权©灵感LAB,欢迎转发,禁止以灵感LAB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

关注公众号

关注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