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投稿
灵感LAB - 空间灵感补给实验室
宜昌云集公园 · 湖北 | 翰地景观
0 FAVORITE1456 VIEWS0 COLLECTIONS
2022-12-19 RELEASE DATE
2022年

 

真正保证城市不被窒息的不是公园,而是大量的在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
—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项目背景 | Background

项目位于宜昌市西陵区云集路中段,为宜昌儿童公园南入口30-60米范围内的边界区域,与宜昌重要的城市形象桃花岭国宾酒店隔云集路相望。这样的一个项目,本身就具有多重身份:她既是云集路更新项目重要的开放空间口袋花园,也是宜昌儿童公园的南侧边界,更是桃花岭国宾酒店的重要对景界面。


▼项目概览


设计挑战 | The Question

这样的多重身份,自然带来了多重的设计挑战:
 

01. 如何开放边界? | How to open the boundary?

宜昌儿童公园始建于1956年,原名西陵公园,1986年更名为儿童公园。作为上世纪建成的公园,天然有一道铁艺围墙方便当年的公园管理。拆墙透绿无疑是设计的当务之急,但如何开放,如何重新组织进入动线,并与内部动线有机结合,让内部空间的使用更加高效是必要考虑的问题。


▼场地原貌


02. 如何保留大树? | How to reserve tall trees?

原场地有大量参天大树,枝叶扶苏浓荫蔽日,提供了极其完美的林荫空间。大树的空间点位、云集路自东山到长江的天然高差,带来了丰富的空间变化和地形高差。这些大树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记录了这个城市的悲欢离合,默默驻守于公园一隅,如今要以什么样的姿态融入市民的生活中?


▼场地上的树木


03. 如何与城市脉络有机结合? | How to achieve an organic combination with urban context?

作为1.5公里段云集路唯一的大型开放空间,如何向市民体现云集路的现代、活力与时尚,如何与城市脉络融为一体,是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基址与外部空间的边界


设计策略 | Title Solution

01. 柔性边界活跃城市生活 | Flexible boundary activates the city life

拆墙透绿之后,设计打破了人行道与公园的硬性边界,并试图去模糊这个边界,让城市慢行道与绿色公共空间互相交融,成为一个柔软的、通透的、更具包容性、更具市民性的开放空间。此时的城市慢行道,既是属于城市交通的,也是融于公园空间的,而公园的边界既是公园开放空间,也是城市漫步道的柔性边界。同时城市需要这处边界有一个较强的识别性,这个识别性既是给予城市道路的,也是给予正对面的桃花岭酒店的。


▼公园与外部空间柔软的边界


02. 流动的空间 | Flowing space

边界的开放不仅仅是拆除围墙,更多的是从空间上让人可以有机会快速抵达公园内部,流动的线形串联起公园内外里表的空间,让城市生活融入公园空间内部。遵从场地的本源诉求,开放出舒适的林下下沉空间,流动的空间勾勒出的曲线让场地在高差起伏间,流动的空间在大开大合间,消减了公园内外以及城市道路带来的高差,带来了快速抵达公园核心水景的花园步道,以及台地花园,活动广场等等。


▼流动而互相串联的空间


03. 倾听大树的诉求,让树荫重回城市生活 | Utilizing value of trees which brings shade to the city life

五十年的城市风雨孕育出枝繁叶茂的一片森林,里面每一棵大树都要2-3人才能环抱。可以说这些大树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其余大树也同样被重新组织梳理,或成为台地树阵空间,或成为草坪上的孤植树,或成为台地上的花园空间、或成为边界的背景林。整个设计过程仿佛是与原场地交流的过程,更是倾听大树本源诉求的过程。


▼公园保留了大量原始树木


于是有了这样的云集公园:柔软通透的边界、流动的空间、敞开怀抱的大树、桃花岭的对岸只见一片整洁边界的柔软草甸,给予这个贯穿了宜昌历史的酒店最大的仪式感。而流动的空间与公园内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这些公园一隅的参天大树带着大半个世纪的风云来到市民生活之中,为城市公共活动撑出一片独一无二的林下绿色空间。或许由此时开始,这些大树会成为市民未来生活的新的集体记忆。

 

▼空间生成


▼公园为市民创造了新的绿色空间


空间设计 | Space Design

场地分为栾树花园、阶梯花园、大树聚场、拾光草坪四大空间,每个空间由树而生,以树为核,成为一个个独具记忆点的城市空间。

 

▼栾树花园轴测图


▼栾树花园概览


设计保留了这片良莠不齐地长在公园边界上栾树林,并对其疏密进行了梳理,去掉了由于过密失去活力的植株,由此一来栾树林在人行道的边界天然的形成了两个组团,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人行道与公园的过度空间,设计梳理着空间的动线,用流动的线形串联起场地与公园内部的空间,在迎接城市行人的视线处,设置了云集公园的LOGO。


▼栾树花园入口近景


城市道路在这一段开始变陡,让公园天然的形成了阶梯空间,现状的大桂花被设计妥帖的安放在台地花坛中,仿佛自一开始他们就长在那儿,给到布置了星桥座椅的阶梯花园一片绿荫。云集二字立于通往湖边的悦氧小路之前,醒目而充满活力,迎接着城市的视线。

 

▼阶梯花园轴测图


▼阶梯花园处的休闲空间


▼阶梯花园通向内部空间的走道


▼走道内部


一颗胸径90公分大香樟树的根系低于场地标高1米,应当是公园从西陵公园改建为儿童公园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地貌,设计打开了这棵大树的林下,让大树下的空间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流动的曲线在此形成了一个绿色下沉空间,婆娑的树荫让这块场地充满了魅力。

 

▼大树聚场轴测图


▼大树聚场概览


▼大树聚场空间近景


▼大树聚场阶梯细部近景


除去场地上的长势不佳的杂木小球,一片干净的草坪顺着云集公园的地势自然展开,承接着来自桃花岭的视线。保留的大树下采用了很轻巧的设计手法,一片依然流动的空间在此交织成了一个个林下小场地,自然闲适,令人向往。

 

▼拾光草坪轴测图


▼拾光草坪概览


▼俯瞰拾光草坪休闲空间


▼拾光草坪空间近景


写在最后 | Afterword

云集公园的更新,带来了宜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延续和一点点改变。每日清晨晨光还未在江边升起,就有跑步爱好者开始慢跑在这条道路上,晨练的老人在云集公园里拉开了一天的生活序幕,工作日的午后周边写字楼里的青年在绿茵草坪大树间寻找放松的间隙,遛娃家长,棋牌老人,广场舞团队,文艺老人,阅读青年,跑跳儿童,放学的学生,聚会畅谈的年轻人,不同时空下不同的人群在云集公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地。


▼人们在云集公园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作为一个建设周期很短的EPC模式项目,设计、选材、施工,到项目的最终呈现,包含着所有参与者对工艺的精益求精和用心配合,感谢参与过这个项目的所有同仁。


▼入口空间夜景


▼发光混凝土细部

▼景观小品


▼项目整体轴测图


▼基址平面图


▼总平图

项目名称:宜昌云集公园
项目类型:公园设计景观设计
城市绿地设计
项目地址:湖北宜昌
景观设计:HID翰地景观
主创及设计团队:张璐、吴昊、唐凯、何玉江、徐晓振、沈华枢、尚煜坤、刘文衡、陆倩、徐之璨、郑诗语、杨子涵、蔡佩其、黄琼、顾浩、刘晗
市政设计:武汉市政设计院
建设单位:宜昌市城建项目管理中心
施工方:湖北广盛建设集团
建筑面积:15000㎡
设计年份/建成年份:2022年8月-2022年10月
摄影版权:繁玺视觉


感写观览、点击文章顶部🤍可收藏案例
更多该设计公司案例,请点击 → HID翰地景观
编辑版权©灵感LAB,欢迎转发,禁止以灵感LAB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

关注公众号

关注抖音号